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红检要闻 > 正文
红检要闻

公益诉讼为个人信息保护筑牢“防火墙”

时间:2023-05-31 14:53:0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电话骚扰、短信诈骗等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困扰。针对村务信息公开不当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红古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监督职能,多次深入走访全区各乡镇街道,经调查取证,发现多个乡镇街道的村务公示栏上,公示的耕地地力补贴面积核实表、“雨露计划”拟发放补助学生统计表、农业燃油补贴发放统计表等均对已公示对象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个人信息未去标识化和隐匿化,涉及人数众多,且公示期满后也未及时从公示栏上撤除。

      红古区检察院认为,村务信息公开拦作为村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是乡村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敏感个人信息在未去标识化处理下直接向社会公布,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高检察办案的透明度。5月26日,红古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听证会就围绕是否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行政机关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职责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村务信息公开的指导力度、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进行讨论,经听证员现场评议,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积极整改、全力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在此次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就村务公开活动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如何兼顾平衡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与行政机关共商解决方案,通过检察建议督促其主体作为,既保证行政机关全面展示其工作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又兼顾其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体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办案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为织密个人信息保护之网贡献了检察力量